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节气:春分

首页 >三农动态 >天水农业 >正文

天水市小麦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日期:2022-11-25       浏览次数: 591 文章来源:天水市植保站

为准确掌握全市冬小麦秋苗期病虫草鼠害发生动态,摸清冬前病虫基数,分析预测翌年发生趋势,科学指导大田防治,11月份以来,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对全市冬小麦种植区域进行了大范围选点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气象预报及主栽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将中度偏轻至中度发生,局部地区将中度偏重发生。

  一、预报结论

  1.小麦条锈病:全市将中度偏轻至中度发生,部分区域及高山晚熟麦区将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0万亩左右,二次侵染将在4月中、下旬,普发流行期将出现在5月中、下旬。

  2.小麦白粉病:全市将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流行期将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3.麦蚜、黄矮病:早春麦蚜将中度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30万亩;小麦黄矮病将轻度发生,面积约5万亩,北部浅山区部分区域将中度偏轻发生;穗期麦蚜将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80万亩。

  4.麦红蜘蛛:将中度发生,北部浅山区及河谷川塬区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70万亩。

  5.中华鼢鼠:将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6、地下害虫:将中度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10万亩。

  7、麦田杂草:将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一)秋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1.小麦条锈病:全市发生面积23.7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3.38万亩),平均病田率12.2%,发病田平均病点率3.2%,普遍率0.06%,严重度1-10-40%,各县区不同区域均显病发生,多以单片病叶为主,部分田块如秦州区平南镇万家庄、娘娘坝镇南峪村,麦积区石佛镇张湾村,甘谷县八里湾镇上岔、张家坪村,秦安县云山镇吴大村、兴丰镇付山村、陇城镇上袁村,清水县贾川乡林河村等地发现发病中心,病田率达到21.4%,病点率最高24.3%,普遍率最高0.1%,严重度5-10-60%。

  发生特点:一是发生范围广。条锈病主要在高山、半山区苗龄为2-3个分蘖麦苗单片病叶显病,渭河以南主要发生区域在海拔1550—2145米范围内,渭河以北主要发生区域在海拔1450—1900米范围内。主要分布在秦州区平南、娘娘坝、齐寿、天水、大门、汪川,麦积区新阳、琥珀、石佛、五龙、花牛,甘谷县新兴、八里湾、金山、西坪、谢家湾,秦安县王尹、兴丰、云山、千户、陇城,清水县金集、土门、永清、草川、丰望,武山县四门、洛门、杨河、滩歌、龙台,张川县龙山、连五、大阳、木河、恭门等乡镇。二是显病时间早,第一次发现条锈病病叶时间(11月1日在张家川恭门镇)较往年提前5-7天。三是早播麦田发病较重。调查中发现早播麦田(9月上旬播种)发病较重,如清水县贾川乡林河村、秦州区平南镇万家庄、武山县温泉镇大庄村、秦安县陇城镇上袁村、张川县胡川镇阳山村等地出现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多于去年同期。四是侵染扩散速度快。当前我市气温较正常年份同期偏高,土壤墒情好,湿度大,结露时间长,发病叶片孢子堆鲜黄,部分区域的小气候适宜条锈菌侵染,扩散速度较快。

  原因分析:有利因素,一是越夏菌源量少。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关键时段,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伏旱,持续的高温干旱气候,抑制了自生麦苗的生长,苗龄小,长势差,也抑制了条锈菌的侵染扩散;二是药剂拌种技术普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秋冬种工作,大力推广秋播药剂拌种技术,药剂拌种面积达193.4万亩,有效减轻了秋苗期条锈病发病程度。不利因素,一是部分区域秋播偏早。受“白露高山麦”的传统习惯影响,部分农户小麦种植时间偏早7-15天,早播麦田拌种药剂持效期已过,普遍发病较重;二是气温偏高,墒情好。9月份我市平均气温14.8~18.3℃,比历年同期偏高0.5~1.2℃;10月份平均气温9.6~12.8℃,比历年同期偏高0.5~1.4℃,11月份平均气温8.0~10.6℃,比历年同期偏高2.1~3.4℃;10月份降水量15.1~55.5毫米,11月份降水量5.6~19.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1.2~4.2倍,秋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萌发侵染。

  2.小麦白粉病:全市发生面积81.3万亩,平均病田率42.2%,病点率28.3%,病株率7.6%。其中秦州区平南、天水、大门,清水县金集、土门等乡镇部分区域早播麦田发病较重,病田率达40%,病点率达30%,病株率达20%。发生面积、程度重于去年同期。

  3.麦蚜:全市发生面积26.5万亩,平均虫田率8.5%,蚜株率0.31%,百株蚜量0.4头,发生虫量大于去年同期。

  4.麦红蜘蛛:全市发生面积26.3万亩,平均虫田率13.6%,虫株率2.2%,百株虫量4.8头,以向阳半山、浅山区田块发生相对较重,发生虫量接近去年同期。

  5.中华鼢鼠:全市发生面积55.6万亩,平均鼠田率28.7%,百亩有鼠4.8头,发生程度与去年同期相当。

  6.地下害虫:全市发生面积25.4万亩,平均虫田率13.1%,平均被害株率0.08%,以金针虫、蛴螬等为主,发生程度接近去年同期。

  7.麦田杂草:全市发生面积71.2万亩,平均密度为5.7株/米2,以播娘蒿、看麦娘、麦瓶、野燕麦等为主,发生程度接近去年同期。

  (二)小麦主栽品种抗病性现状。我市小麦种植品种(系)47个,主栽品种为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良种面积达98%以上。根据2021-2022年全市小麦抗病虫动态观测圃监测结果看,苗期对小麦条锈病中感及高感品种占32.1%,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表现免疫和近免疫的品种占12.2%,高抗及中抗品种占73.7%,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监测,目前我省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为条中34号、条中32号。

  (三)气象条件及趋势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前冬偏暖,后冬偏冷,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冷空气强度较弱,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雨雪过程较多。2022年12月偏高0.5~1.0℃,2023年1月偏多2~3成,2月偏多1~2成,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安全越冬。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要求,对小麦各种病虫害进行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各级政府决策和种植户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强化宣传培训,科学指导防治。及早动手,组织发动群众,在封冻前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较重的区域进行挑治,降低越冬菌源量。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广大农民按照病虫预报及时有效开展防治。

  3.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小麦抗逆性。因地制宜,进行冬前灭鼠、化学除草、耙磨镇压,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进行冬灌保墒等,有效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培育壮苗,提高小麦抗逆性。

  4.加强药械储备,提高应急防控能力。各级农技植保部门要指导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及早开展施药器械维护,做好三唑酮、烯唑醇等防治药剂及防治器械贮备,未雨绸缪,提高应急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