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九 节气:春分

首页 >三农动态 >行业要闻 >正文

擦亮生态农业的底色 ——第二届“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科普宣传活动侧记

发布日期:2023-03-03       浏览次数: 843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王煜宇 于晓明

春雪似霰,漫漫群山披上薄薄银纱。雨水已过,惊蛰将至,第二届“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科普宣传活动乘着春风来到如意甘肃。

2月28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定西市渭源县、通渭县同时举行。活动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为主题,组织了16名行业领域科普专家,面向村组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基层干部和在校学生发放科普宣传材料、举办科普专题讲座、开展现场技术咨询服务等。

“听说要举办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讲座,科普种地的知识,我一早就赶来了。”村民朱海梅满怀期待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使用农膜,但如何科学使用、回收利用,用完能让庄稼增产保质是村里人最想了解的。

农膜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用于覆盖农田,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农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快速增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是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地膜覆盖技术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但是过量使用和不规范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近年来,甘肃省统筹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力抓好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各项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2年,我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施用量持续减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4.7%,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7%,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了“增产又减污”,绿色的底色进一步擦亮。

“甘肃是我国用膜大省,地膜使用量占全国用量的7%,防治‘白色污染’任务十分艰巨。多年来甘肃省各级农业生态环保部门扎实推进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了典型经验。这次在定西开展活动,就是要宣传甘肃省和定西市的典型经验,加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政策、技术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副站长李少华在活动现场说。

一直以来,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长期制约着甘肃农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点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创新研发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破解了水资源短缺对甘肃农业的制约,不仅提高了自然降水的高效利用,而且解决了冷凉地区农业生产积温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全省农业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连年粮食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设立了省级财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发布了农膜使用和回收方面的两个地方标准,建立了涵盖地膜捡拾、回收、资源化利用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地膜增产增收、旧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农业绿色发展‘甘肃模式’。”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闫粉棠介绍。

定西市农业生态站站长巩明明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参加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大讲堂8场,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下乡进村入户,促进科普资源、人才和科技服务下沉,让农民得到科学普及,从理念上认识到生态环保、科学使用地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