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节气:谷雨

首页 >信息资讯 >农业技术 >正文

甘薯大田种植技术,高产的关键因素要掌握,很实用的技巧

发布日期:2022-08-10       浏览次数: 3500 文章来源:新农知识

甘薯是一高产稳产作物,增产潜力大。构成甘薯产量的因素为每亩株数、单株结薯数、平均薯重、薯干率,通过选用良种配以综合栽培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茎叶与薯重等之间的关系,将获得满意的增产效果。详情如下:

1.jpg

一、整地做垄

甘薯与种子作物相比,其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整地做垄的要求。栽植甘薯的土地应力争加深耕作层,耕作层深厚能提供充足的水分、养料和空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是高产的关键。块根在膨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根部呼吸作用旺盛,生理机能活跃,分生组织发达,薄壁细胞增加速度快,淀粉积累量也多,从而获得高产。试验表明在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中,甘薯可增产30%左右。垄作高产已被广大薯农所认识,垄作与平作相比至少有这样几点好处:

2.jpg

1.1垄作加厚了土壤耕作层,增加了土壤空隙度和容气率,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

1.2垄作形式昼间地温升高快,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增大,利于薯块干物质积累。

1.3垄作增加了表面积,改善了生长茎叶的通风透光条件,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黄叶、落叶。

1.4垄作雨季有利于排水减少涝渍危害,旱季方便灌溉。垄的大小依据土壤条件而定,一般砂质土,土层薄,渗水力强,易干旱,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宜用小垄,垄距60~80厘米,高20~30厘米,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封垄早,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粘土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大垄双行栽插,便于排涝,使结薯层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在易涝多雨年份增产效果较好。

3.jpg

二、栽插

栽插是延长生长期、促进全苗早发、提早结薯增加单株结薯数和薯重的重要而又较容易控制的栽培措施。选用壮苗薯苗健壮,植株发根早,利于养分的早期积累,块根形成早,加大了“库容量”,有利于植株本身生长发育的协调;壮苗代谢中心较先向块根转移,延长经济产量的积累期,其积累的养分输送到块根的比率也高,最终获得高产。培育壮苗的措施主要包括稀排种、勤炼苗、建立采苗圃等措施,在壮苗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将苗分级栽插,以免壮弱混栽,相互干扰,影响产量。

4.jpg

2.1适时早栽

甘薯生长期由于受低温和栽培制度制约,各地生长期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适时早栽延长了生长期,发挥无性繁殖的优势,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期,夺取高产。适时早栽可促使茎叶早发,在生长前期构成比较适宜的群体,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早形成块根,一方面可延长块根膨大期,另一方面可改善养分分配状况,协调茎叶生长和块根积累的关系。早栽还可提高薯块干物质含量,提高大薯率,据研究栽期提前一个月,大薯率提高20%,干率提高2%。早栽还可增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早栽一定做到适时,夏薯、秋薯栽插主要取决于前茬作物的收获时间,收种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春薯栽插要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浅土地温达到17~18℃时进行,绝不能片面求早,造成幼苗僵苗不发、缺苗断垄等现象。

5.jpg

2.2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插密度确定与品种、土壤肥力、生长期等有关。以徐薯18在徐淮地区种植为例,一般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低于3500株产量明显降低;据试验高于4000株,在5500株以内,有随着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的趋势,但亩用苗量增加,大中薯率下降,实际效益不高。以品种而言,长蔓品种适当稀植,短蔓或半直立型品种适当密植。丘陵旱地和土壤肥力低下的田块,茎叶生长不旺,地上部迟迟不能封垄,茎叶相互造成的影响小,栽插密度应大一些。肥水条件好,植株长势强,茎叶繁茂,为使甘薯株间通风透光,不发生相互荫蔽现象,种植密度可稍稀一些。春薯生长期较长,茎叶长势旺,密度可稀一些,一般每亩3000~4000株;秋薯生长期短,高温时间也短,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每亩4500~5000株;冬薯在田间生长期虽长,但整个生长期气温较低,茎叶生长缓慢,只有增加密度才能有效地利用光能,一般密度可同于秋薯。

6.jpg

2.3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在保证薯苗成活的前提下尽可能浅栽,薯苗栽得浅,入土节处于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里,有利于块根形成和膨大。栽插保证成活的主要措施是:浇足窝水,保证生根成活,实践证明先浇水后栽苗在北方薯区有利成活,栽后封窝盖土要细,防止薯苗倒伏在地上高温灼苗。栽插方法有直栽、斜栽、秤钩栽、船底栽、水平栽等。直栽结薯少,但利于成活,有利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耐旱性强,适于丘陵山地和旱地,可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弥补结数少的缺点。水平栽,薯苗入土各节平埋在浅土层,结薯数较多,薯块均匀,其抗旱性较差,旱天保苗较困难,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能发挥增产作用。徐州地区农科所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抗旱留三叶保苗栽插法”值得各地借鉴,抗旱就是不论任何土质,天气阴晴,即使是雨后栽插,也要坚持带水栽插,带水栽插一定要防止薯苗叶片沾上泥水;留三叶就是不论直栽、斜栽或船底形栽,栽插时薯苗只留顶部3片展开叶,下面各节上的叶片全部埋在土里,这样可以控制地上部叶片数,减少蒸腾失水面积,增加地下部吸水面积,促进早成活,且苗匀苗壮;一般比习惯栽法增产15%左右,南方多阴雨地区也可适当多留叶。

7.jpg

三、施肥

甘薯的根系深而广,茎蔓又能着地生根,吸肥力很强,据山东省农科院调查,亩产2500千克的田块,每生产1000千克薯块约需纯氮5千克、磷5千克、钾10千克左右。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最大,氮次之,磷最小,但在不同肥力土壤状况下,情况也会有所改变。氮可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强度,加速新器官的形成。磷促使根系发达,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输和贮藏,增加薯块的淀粉含量。钾可促进氮的吸收,加快含氮有机物的形成和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运转,进而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同时钾还能加强块根中形成层的活动,促进养分吸收和运转的维管束组织的增生,有利于积累淀粉的薄壁细胞增加,提高大中薯比例。有些微量元素如锌、硼、锰等对甘薯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

8.jpg

综合各地经验甘薯施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养分完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甘薯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对改良土壤有很好的作用,在施用有机肥较多的田块,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有机肥施用后逐渐分解不断发挥肥效,符合甘薯生长期较长的特点,可防止因甘薯茎叶生长过旺而影响地下部薯块产量。经常施用有机肥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施用有机肥应注意,有机肥料分解比较缓慢,在施用的同时配合一点化学肥料,对增产更为有利;有机肥料施用前要充分腐熟,这样可减少病虫害。

9.jpg

在施用的技术上应以基肥为主,施足基肥不仅提高了地力,使甘薯早发快长,而且肥效长而稳,生长中期植株不易发生徒长或因后期脱肥而引起茎叶早衰现象。基肥的施肥量应为总施肥量的80%以上。南方秋冬薯,甘薯生长处于由高温到低温,雨量逐渐减少的环境下,肥效分解慢,可考虑增加迫肥比重。亩产2000~2500千克鲜薯基肥应含氮10千克,P2O57.5千克,钾20千克。

10.jpg

合理追肥华北春夏薯区,夏薯生长期较短,应以前期追施氮肥为主;南方秋冬薯区则应分期多次追肥;一般大田往往基肥不足,在缺肥和土壤瘠薄的情况下,应以前期追施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丰产田施肥水平较高,前期应以追施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一般要求迫肥期宜早不宜迟,追肥过晚,容易使植株徒长影响产量。追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催芽肥,早施少量速效肥,小苗多施,大苗不施。壮株肥,栽后30~40天,薯块形成后追施少量氮肥,水肥条件好的田块不施。促薯肥,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和南方薯区破开垄追施或从裂缝处浇施,防止追肥时间过晚以免“贪青”。根外追肥,甘薯生长后期,根部吸收能力减弱,可采用根外追肥,弥补矿质元素不足。据各地试验可增产10%左右,以50千克水加250克尿素和100克磷酸二氢钾溶液,亩喷施75千克为宜。甘薯施肥要根据甘薯各生育阶段养分需求规律,针对不同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进行。

11.jpg

四、茎叶和秧蔓控制

甘薯栽培中最重要的是调节地上下部的生长平衡,叶面积指数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众多的科学家研究认为甘薯叶面积指数不宜超过4,否则会出现徒长现象。合理高产的叶面积消长模式为,生长前期迅速达到3,中期不超过4,后期平稳下降。利用徐薯18多年资料研究认为,其合理的叶面积消长模式为,生长30天迅速达到1.0,60天达到2.8~3.0,90天达到3.3~3.5,收获时不低于2.5。

12.jpg

调节地上部长势可采取控制肥水施用及锄地晾墒等办法,但要考虑到施肥浇水及锄地对生长调控有一定的时差,要根据田间长势预测其后一段时期的生长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利用化学药剂控制地上部旺长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乙烯利具有控制蔓长、增加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等作用,利用250~500ppm浓度,每面喷施75千克,可增产鲜薯10%左右;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有效地控制植株营养生长,特别是中、后期防止茎叶徒长效果显著,使用浓度为200ppm。100ppm的矮壮素或5000ppm,对控制茎叶生长、防止徒长均有良好的作用。翻蔓是一项费工减产的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先后做了600次试验,这些试验涉及到不同土质、区域、品种、气候条件,资料表明翻蔓减产点次在98%以上,减产幅度在10%以上。经研究分析,翻蔓减产其主要原因在于翻蔓后叶面积显著下降,总光合势降低;翻蔓还打乱了原来的叶层结构和均衡的茎叶分布,使得光合效能降低;同时翻蔓影响了养分的正常运转和干物质的合理分配;使得人们常说的“源、库、流”都受到影响,因此产量下降。

13.jpg

五、其它田间管理

中耕锄草甘薯田块中耕的原则是前期深、中期浅,垄底深、垄面浅。第一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使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茎叶盛长后即可停止中耕,干旱灌水后及时中耕保墒。除草讲究质量,棵草不留。化学除草用除草醚0.6千克或五氯酚钠1.0千克,混合扑草净100克或敌草隆250克,兑水50~70千克喷于地表除草效果良好。栽插前先喷药一次,栽插成活后喷第二次时要注意喷头放低,尽量避免药液喷在薯苗上。防涝降渍与灌溉土壤墒情不足影响土壤中肥效的释放和植株对营养的吸收,造成光合面积过小,光合产物降低,还影响块根形成,使柴根增多,膨大速度降低。土壤含水量过大容易造成茎叶徒长,甚至造成块根腐烂。甘薯的抗旱排涝工作要因地制宜,一般丘陵、山区无灌水条件,通过等高作垄,蓄水保墒,并留好排水口,防止大雨冲垮薯垄。平原洼地要强调“三沟配套”,能灌能排,灌水时要采用小水灌溉,水量不能超过垄高的二分之一,排水做到雨住地干,无明水无暗渍。

14.jpg